徵收。《說文解字·貝部》:「賦,斂也。」漢·鼂錯〈論貴粟疏〉:「賦斂不時,朝令而暮改。」
給與、授與。如:「賦與」、「天賦異稟」。《漢書·卷一一·哀帝紀》:「太皇太后詔外家王氏田非冢塋,皆以賦貧民。」
吟詠、寫作。如:「橫槊賦詩」。《文選·司馬遷·報任少卿書》:「屈原放逐,乃賦離騷。」晉·陶淵明〈自祭文〉:「捽兀窮廬,酣飲賦詩。」
分布、散布。《詩經·大雅·烝民》:「天子是若,明命使賦。」漢·毛亨·傳:「賦,布也。」
稅收。如:「稅賦」、「田賦」。《漢書·卷一一·哀帝紀》:「民貲不滿十萬,皆無出今年租賦。」
《詩經》六義之一。鋪陳直言其事,有別於比喻和托物起興。南朝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詮賦》:「《詩》有六義,其二曰賦。賦者,鋪也,鋪采摛文,體物寫志也。」
文體名。介於詩與散文之間的韻文,多用來寫景敘事。盛行於漢魏六朝。如:「詩、詞、歌、賦。」《史記·卷八四·屈原賈生傳》:「及渡湘水,為賦以弔屈原。」唐·李白〈大獵賦〉:「白以為賦者古詩之流,辭欲壯麗,義歸博達。」
資質。如:「稟賦」。